2002年連續發生“安然”、“世界通訊”等財務欺詐事件,對國際投資市場造成了重大損害。為此,美國國會出臺了《薩班斯法案》加強對企業會計執業、公司治理和證券市場等方面的監管,這一法案對全世界公司風險防控和上市公司治理都產生重要影響。
為了吸取安然事件的教訓,我國也加強了企業風險控制。
有著中國“薩班斯法案”之稱的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,于2011年1月1日起在我國正式實施。業內人士指出,企業應充分認識這一體系的重要性,抓住實施前的時機加快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,為“后危機時代”企業防范風險筑起有效的“防火墻”。
這一體系以防范風險和控制舞弊為中心,有助于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。
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以往沒有統一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,加上一些公司內部控制意識淡薄,曾出現了一些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甚至舞弊的案件,如中航油海外交易巨虧、邯鄲農行巨額現金失竊等企業案件,在市場上造成了惡劣影響。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了構建內控體系的重要性。
企業內控制度體系的實施,為國內民營企業健康規范發展和防堵管理漏洞提供了明確指引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環境的變化,單純依靠會計控制已難以應對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,會計控制必須向企業風險控制發展,并對企業內部控制實施自我評估和外部評估,這勢必要求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建設要有一個質的提升。
值得關注的是,作為與國際接軌的會計審計體系,我國企業內控規范體系與包括科索報告、薩班斯法案在內的世界領先內控制度在主要方面保持了一致。不少駐華外資企業代表認為,國內企業構建這一內控體系,有助于在海外更好樹立中國企業形象,幫助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。
《薩班斯法案》是美國安然事件之后出臺的防控風險規范。而中國即將實施與國際接軌的內控體系,意味著中國也將進入一個企業內控時代。不斷走向國際舞臺的中國企業只有更多掌握了國際市場的“游戲規則”,才能更好地在國際市場上競爭。